当代药师承担了保障公众安全用药的重任。使命在肩,他们从未因病人的不理解而彷徨,也从未因工作的辛苦而放弃,他们用专业的知识和虔诚的态度换来了医患的尊敬。11月5日,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上,74位优秀药师的代表走上领奖台,接受了中国药学会颁发的优秀药师表彰。平日里,患者们总是步履匆匆,药师们也总是忙忙碌碌。今天,请药师们驻足,接受我们最真诚的礼赞。 ――本版编辑
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
张勤 成都军区总医院主任药师
“做药师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做到心到、眼到、手到”,这是张勤常挂在嘴边的话。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导致四川省各医院伤员数量剧增,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余震,张勤的第一反应是组织同事先将医院普通药品库房、输液库房的药品“抢”出来。只有药品供应不断,数千名在院患者和陆续到院的伤员才能得到持续有效的救治。正是他的这一举动使得医院能够为后续伤员的抢救工作提供药物支持。
张勤坚持让药师经常到临床参与药物治疗。在一次临床观察过程中,他发现医生在为一名1岁零1个月的感冒患儿使用酮替芬,他立即干预了临床药物治疗行为,又和患儿家长沟通,并与医生根据说明书对用药的合理性进行探讨,果然说明书上清楚地标示着此种药品不建议3岁以下儿童使用。通过这件事,张勤更加坚定地认为,时刻保持对患者高度的责任心是药师必须具备的素质。
为了患者向部长求助
邱峰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药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2年由药师组成了药学服务团队,邱峰就是其中的一员。服务团队成立后,邱峰开始执行1天24个小时的轮班制度。2009年的除夕,邱峰正在家里和家人准备午餐,这时值班手机响了,医院的急诊病人需要值班药师回到医院进行会诊,他没来得及吃饭就迅速回到医院。
近年来,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特效药注射用三氧化二砷在全国其他省、市均早已进入医保报销目录,重庆却还没有。对于白血病患者群体来说,身体上的病痛已让他们饱受折磨,沉重的医疗费用更是让他们无法承受。邱峰和他的同事们多次通过网络、电话联系申报事宜,还给卫生部部长陈竺发了求助信。2010年12月,重庆市将注射用三氧化二砷正式纳入重庆市医保乙类药品报销。每天走进办公室,邱峰都能看到墙上悬挂着的白血病患者集体献给他们的锦旗。
药学服务在路上
郭澄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主任药师
有一幕场景令郭澄至今难忘。几年前,他去探望病重的药剂科老主任、国内临床药学的开拓者之一张楠森教授。躺在病床上的张教授拿出一大把药,感慨道:“治疗一种疾病就要吃那么多药,但是这种联合用药是否合理?药物相互作用会否导致不良反应?……这一系列问题都要通过药师走向临床、面对面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来解决。”她深切的嘱托鞭策着郭澄在药学领域奋斗不辍。
在郭澄带领下,药剂科积极探索个体化给药,累计检测4000多个肿瘤药敏病例,居全国前列。医院作为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承担抗感染药、ICU用药两个专业的招生培养以及上海市临床药师在职培训任务。
“药师要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必须得到患者和医护同行的充分尊重与信任。而尊重与信任则基于药师所具备的医、教、研综合素质。”郭澄说,为实现前辈的嘱托,他仍前行在路上。
药师肩负的责任沉甸甸
杨继章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药剂科主任、主任药师
“今天的‘药师’与过去的‘药剂师’不仅在称谓上有差异,职责也更重了。尤其是临床药师,不仅要做好‘药剂师’的调剂、制剂、检验制剂的工作,更要关注药物的选择、用药方案的制定,乃至成为全社会合理用药的推动者。”杨继章说。
“目前,公众普遍缺乏合理用药常识。比如,乳腺清洁手术,若医师不用抗菌药物,患者和家属就不接受;轻度的感冒患者也要求输注抗菌药物。”为消除公众的用药误区、推动合理用药,杨继章带领药师团队,查房、会诊、点评处方、提供用药咨询;主编《少年合理用药指南》、《新编妇产科合理用药》、《家庭常见病合理用药》等用药指导书籍……去年,杨继章随医院党员专家义诊团到河北省元氏县北正乡义诊,给全乡医生讲了一堂生动的农村常见病用药知识普及课。
“合理用药任重而道远,药师肩负的责任也沉甸甸!”杨继章用行动挑起肩头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安全用药研究永无止境
武新安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主任药师
作为一名优秀的药师,对于已经取得的工作成绩,武新安不愿意多提,但是对于今后的工作方向,他却非常明确:通过临床药学的研究,让患者用药更安全。
“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新药层出不穷,对患者来说既是福音,也存在着风险。由于患者病情复杂,临床上多种药物联合使用的现象较为普遍。但这些合用药物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而影响患者的用药安全却研究甚少。我们今后的工作方向就是要搞清楚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对治疗窗比较窄的药物的影响,从而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武新安和他的同事们将把研究重点放在临床常用药对治疗窗比较窄的药物影响上,随着研究的深入再将研究范围逐步扩大。对于研究前景,他充满信心。
严守药师“12字标准”
宋洪涛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药剂科主任、主任药师
“在很多国家,人们信任药师就像信任牧师。而在当代中国,有多少人了解药师?又有多少人信任药师?”面对国内药师的尴尬处境,宋洪涛忧心忡忡。
“社会认可度不高,除了自我宣传不够,药师素质也亟待提高。”从业多年的宋洪涛总结出优秀药师的“12字标准”――“研好药、做好药、管好药、用好药”,并付诸实践。为研好药,他致力于药物新剂型与制剂新技术、药物基因组学与个体化给药等研究;为做好药,他主导建立符合GPP标准的制剂室、药检室,5年来获得新制剂批文及临床批件11项;为管好药,他组织创建“药学信息网站”,引进“合理用药监测系统”等信息化管理软件,初步建成数字化药房;为用好药,他带领科室加强临床药师制建设,开展血药浓度监测研究,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数量与质量位于全军前列。
让患者学会用中药
田杰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药剂科主任、副主任药师
随着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逐渐体现,公众对中药的需求大大增加,而中药师往往忙于药品调剂工作,忽视了向患者普及中医药知识。“加强对患者用药全过程的指导”,是田杰从近20年的从业经历中汲取的宝贵经验。
一次患者投诉是田杰调整工作方法的契机。同样的处方,患者因前后用药效果相差悬殊而对药品调剂产生怀疑。在确定药品质量和调剂无差错后,田杰又询问了患者的药品煎煮过程和饮食情况,发现处方为补气、养血、滋阴用药,而患者服药期间经常吃萝卜羊肉。萝卜有理气、发散作用,会抵消中药补气养血的功效,自然达不到以前疗效。自此,田杰安排高年资中药师每周轮流在窗口发药,从处方组成、辨证施治、药理药性、配伍禁忌、用法用量,特别是患者用药过程中的饮食、中西药使用和煎煮等方面,给予患者全方位的用药指导。
跋山涉水只为药材质量
索朗加布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藏医院主管药师
西藏日喀则地区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以药材资源丰富闻名。索朗加布每年都要到野外采药3次,回来调制成特色藏药。
20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布日喀则地区所有18个县市的370多个行政村。高原海拔高、山区多,加上藏医院人员少,又缺乏专业人才,每次的野外勘察和采药都要耗费极大的人力和物力。即便是这样,索朗加布还是坚持亲自勘察、手把手地指导农民采药。他说:“藏药在生长的时候分为热性和凉性两种,从农民手中收回的药材往往已经风干,这样就无法准确地进行辨认,如果不加区别地使用,既影响了疗效,对患者来说也是不负责任的。”“药品质量取决于原药材的质量”,这是索朗加布经常提及的一句话。
经过长年的藏药研究与临床试验,索朗加布调制出了十几种特色藏药,对许多慢性病都有显著的疗效,受到了藏民的普遍欢迎。
十年前就开始药学服务
王坚 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医院药剂科主任、主任药师
王坚把救死扶伤比喻成一场艰苦的持久战,医护人员充当一线将士,而药师则是为前方输送“弹药”的后勤保障部队和智囊团。
1999年,王坚主持创建“肝病保健工作站”,这在当时,无疑是一次大胆尝试。药师通过24小时接听热线电话,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排解心理压力、进行合理用药的宣传,起到了很好的指导用药作用。2009年甲流肆虐期间,南京市第二医院南山分院曾隔离收治过近300名甲流疑似患者,由于患者人数多、病情不同,专家经常要会诊到凌晨,不断调整用药方案。为保障药品供应,王坚一边组织科室同事随时调进新药,一边带领同事及时向南山分院送药。南山分院距南京市市区约40分钟车程,他们几乎每晚都要驱车在两地之间穿梭三四趟。
2010年,王坚因在提高药师“科学抗癌”能力方面作出突出成绩,获“江苏省抗癌协会专业委员会工作优秀奖”。
“我的工作是‘架桥’”
房启麟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主任药师
在房启麟的眼里,药师与医生的沟通、药师与患者的沟通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药师的作用,架起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桥梁。他认为,许多医患矛盾的产生归根结底是患者对医学知识的不了解,从而导致对医生工作的不信任。如果能指导公众了解医药学常识,可能就会减少很多误解。所以,房启麟希望能定期为市民开展医药知识科普讲座。
此外,房启麟定期参加自治区药学会举办的各种培训,掌握最新、最权威的药学知识。这些知识和技能不仅要在本医院实践和推广,还要普及到呼伦贝尔市下属各个基层医院的药学工作者当中。除了组织基层药物工作者到呼伦贝尔市参加培训,他每年都要跑遍呼伦贝尔市下属的各基层医疗单位,手把手地教学。作为地市级医院的药学工作者,房启麟的工作起到了沟通上下级医院药学工作开展、药学知识普及的桥梁作用。
辛苦地做有意义的工作
郑立民 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副书记、主任药师
“我从事药师工作已经30年了”,郑立民说起自己的工作,显得很自豪。郑立民经常要走进基层,对基层药师进行培训,为他们讲授合理用药等各方面药学知识。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对郑立民来说最大的困难不是语言障碍,新疆地广人稀,交通相对不发达,每次进行培训都要走很多地方,走上一圈的确很辛苦。但是每到一处,郑立民都会受到当地药学工作者的热烈欢迎。他说:“边疆地区不像内地,获取知识的渠道多、范围广。新疆相对闭塞,基层药学工作者的学习基本上靠我们进行培训,虽然辛苦一点,但是我们的工作很有意义。”
郑立民不但自己始终坚持深入基层、服务基层药学工作者,他还呼吁相关部门能够加大边疆地区医疗资源的推广力度,加强边疆地区药学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工作,保证患者能够在患病时得到专业的用药指导。
渴望更多社会认同
李艳妍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
38岁、博士学历,作为本年度优秀药师的年轻化、高学历代表,李艳妍从容、低调。她觉得,药师需要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她只是尽力做了分内之事。
保障患者的用药合理、安全是李艳妍与同事们的主要工作。药房购置进口的单剂量片剂摆药机、整盒发药机等先进设备,满足患者的用药知情权,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8名临床药师深入科室,与医师组成治疗团队,通过查房获取一手资料,协商制定最佳用药方案。“我们查房时会留下联系方式,患者可以随时找我们咨询。他们提出的用药问题,我们都会详细解答,耐心指导。”查房促进了沟通,指导建立了信任,咨询完善了服务。“患者对药师们越来越依赖。”李艳妍的话中满是欣慰。
“我们会肩负起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责任,但更希望借助媒体宣传,让患者及社会各界更加了解、肯定药师的作用和职业定位。”获得社会认同,是李艳妍和所有药师的共同期待。
七步之泽 必有芳草
夏伦祝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主任药师
1982年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药学系后,夏伦祝就一直在医院从事药师工作。1985年,他参加了由卫生部主办的“第一届全国临床药学学习班”,掌握了治疗药物监测的知识和技术,回院就参加了一位心衰患者会诊讨论。由于地高辛治疗窗比较窄,剂量不足或过量患者的临床表现难以区分,大家对用或不用地高辛产生了分歧,夏伦祝根据药动学知识认为应该停药,后经血药浓度测定验证了判断。在患者转危为安的同时,作为一位年轻药师,他也受到了尊重。
夏伦祝认为,临床药师要指导医师合理用药,没有真才实学和丰富经验是没人认可的。所以在日常工作中,他一直没有懈怠,读书近万册,每年都要举行几场学术演讲。在探讨问题时,他经常能够拿出最新的国际多中心试验进展或循证药学结论研究成果,帮助了医生,服务了患者。“我坚信我所从事的药学工作十分美好,七步之泽,必有芳草。”夏伦祝说。
深耕药学管、教、研
孙路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药剂科主任、主任药师
“患者退药怎么办?”“用药纠纷如何处理?”药剂科里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占用了药师大量的科研时间,孙路路上任后立即阔斧改革。药剂科自2003年开始4次修订管理制度,由15个班组长共同商定工作标准。“以前遇到临床抢救用药问题,急诊药房先要请示我,之后再联系库房购药。如今,制度规定下放药品采购权,药房可据处方直接向药品公司买药,然后补办手续,保证了患者第一时间用上药。”她说,以制度管理代替经验管理,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管理工作理顺之后,科研攻关纳入了她的议事日程。5年来,孙路路带领科室人员敏锐发掘、潜心钻研学科前沿课题,承担了1项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出版著作3部。“我国的药师培训过多侧重于科研,而忽视了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临床药师培训基地主任,孙路路用8个月时间制定了涵盖理论、技能、思维、教学的药师系统培训方案,致力于青年药师的“再教育”。
患者还需要心理关爱
谢娟 贵州省人民医院主任药师
身为药师,谢娟坚持长期配合临床,及时为医生提供合理的用药建议,为患者解答各种用药疑问。身为管理者,她认为,一切工作都要以服务患者为宗旨。
谢娟说,患者需要的不仅是专业的治疗,也需要医务工作者给予加倍的关爱。每当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来看病,谢娟总是主动地参与到会诊中,在第一时间给出用药建议。她还会坐下来与孩子和家长聊聊天,告诉家长们平时应该怎样关注孩子的健康,孩子得了病不能乱吃药等,她的举动让患儿家长非常感动。“相比于专业指导,患者更需要我们的心理关爱。”谢娟说。
在科研方面,她致力于临床药学、药物基因组学和合理用药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贵州省医药事业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