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普查为中药规划摸家底

2011/11/16 作者: 佚名 来源: 打印

“从本月开始,各试点省份将陆续举行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启动大会。”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上表示。据悉,为摸清我国中药资源家底,我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

摸家底

据介绍,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黄璐琦主持。2009年8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局办函的形式,面向全国开展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前期调查工作,当年9月成立了资源普查技术专家组,并在随后的2010年,编制了资源普查技术规范并组织了多次专题研讨、方案论证。
同时,为保证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顺利进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财政部在今年启动了“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原料资源调查和监测”项目,先期在安徽、湖北、湖南、四川、云南、新疆6个省(区)以普查试点工作和项目任务相结合、项目资金支撑试点工作的方式组织开展试点工作。
“试点省市总共有10个,除了上述6个以外,还有海南、重庆、吉林、甘肃等省市的普查试点工作也将开展 ,每个省市将选择20~25个县作普查试点。”黄璐琦表示 。
据悉,各试点省份已经成立了以省级领导牵头,各相关部门参加的资源普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普查试点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同时成立了省级普查技术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监督试点方案的制订和实施。从今年11月开始,各试点省份将陆续举行普查试点工作启动大会。
“试点工作的目的是:出经验(组织经验、技术经验、经费使用),出方案(工作方案、技术方案),出服务(为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服务)。”黄璐琦表示,普查试点将为全国开展中药资源普查积累新经验,探索新路径,研究新方法,以摸清中药资源家底,提出应对策略,确保我国中药资源安全。
实施动态监测
据了解,我国中药资源普查此前曾开展过3次。第一次是1960~1962年,普查以常用中药为主。第二次是1969~1973年,即中草药的群众运动。最近一次普查即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于1983年开始,至1987年结束。通过该次普查,确认了我国中药资源已达12772种,其中植物药来源为11118种,动物药来源为1574种,矿物来源为80种。
专家介绍,由于人们中药资源保护意识薄弱,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对野生中药资源进行了长期盲目的采挖,导致资源迅速减少,有些品种甚至濒临灭绝。
“此次普查将采用较多的现代技术。”黄璐琦表示,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研究工作正在开展,如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面调查、监测数据库的系统建设等正在加紧研究。“以前我们认为霍山石斛已经绝种,最近,我们在调查中又找到了霍山石斛的种源。”黄璐琦说。
黄璐琦表示,通过这次普查,基本查清了我国中药资源的情况,随后,还将建立中药资源普查成果数据库,构建信息化网络共享平台,提出中药材资源管理、保护及开发利用的总体规划,建立中药资源动态监测机制。
建中医临床基地
中医是中药应用的指针和开发源泉,中药是中医医疗保健的主要手段。中医中药相互依存是中医药学的显著特点。
记者在会上获悉:为促进中医药科技与临床实践和产业的紧密结合,由国家和地方共同投入建设的16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正在加紧建设中。
国家临床研究基地的建设思路正是坚持了中医中药在临床、科研和生产实践中的整体性原则,注重从中医临床研究中发现问题并探索方向,重视中医基础研究的作用,强调以临床疗效为基础的中药基础和应用研究。其在研究方面的主要任务是运用中医药理论对重点病种的机理、临床诊断、治疗、药物、疗效评价进行研究,取得原创性成果。
王国强介绍:该项目的总体目标是进一步改善条件,建成分布合理、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逐步建立起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临床科技创新体制,在中医药理论研究、重大疾病防治和健康维护、疗效评价和中药新药研发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联系站长

本网站由北京中汇数智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京ICP许可证号: 京ICP备190205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507号

电话:010-65660788 通讯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永大路38号1幢4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