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负有孕育创新思想、激发创造活力的重要功能,承担着促进学科发展和人才成长、推进自主创新、传播科学文化、规范学术行为、促进学术生态建设、提供服务和反映诉求等重要职责。新的历史时期,学会工作需要谋求更大的发展,而发展需要阳光,这个阳光正是来自于政府部门向学会转移的职能。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党和政府对学会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日益加强,学会承接越来越多的政府职能成为必然趋势。
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学术团体之一,中国药学会是党和政府联系我国药学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推动药学科技进步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百余年坎坷的发展历程,赋予了中国药学会厚重的历史积淀,站在新百年的起点前,他们面临更多的是挑战:如何充分发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的引领支撑作用,积极推进关键技术和重大产品的创新,抢占医药科技制高点,把握新科技革命战略机遇,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我国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的转变,这些对中国药学会的服务模式和发展方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可喜的是,在以桑国卫院士为新一届理事长的第22届理事会的领导下,依托迅速发展的信息网的数据资源和参网机构的专家资源,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在如何承担政府转化的社会化职能,如何参与社会管理、发挥协同作用等职能创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结出累累硕果――
4年来,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先后承担了由国家发改委、信息和工业化部、科技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科协等国家有关部委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委托的涉及国家战略规划、医药行业发展及健康知识传播等课题研究任务20项,包括属于国家战略规划的药品应急储备体系研究,关系行业战略规划的医药行业发展政策研究、涉及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政策的基本药物遴选、生产、储备、供应、使用监测、监管及评价指标和模型的研究,以及服务于百姓民生的科技成果科普化知识分解转化研究等,为国家战略规划、医药行业持续发展、医改和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做了大量建设性工作。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国将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重点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其中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等。面对新的历史节点,中国药学会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一方面要通过积极主动争取更多的政府职能来实现自身的发展进步;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自身建设,提高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肩负起推动我国医药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使命,把中国药学会真正打造成具有学术影响力、会员凝聚力、社会公信力的创新型、学习型和服务型现代新型社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