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开幕式上,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十二五”期间,必须坚持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中药研究方向,积极探索新型举国体制的中药科研体系,加强中药研究新思路的探索和中药新药大品种的创制,以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产业的继续发展壮大。
王国强指出,近年来我国在提高中药领域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顺利启动,先期在安徽、湖北、湖南、四川、云南、新疆6个省(自治区)进行试点,以便为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积累新经验、探索新路径、研究新方法,以摸清中药资源家底,发现问题,提出应对策略,确保我国中药资源安全。同时,由国家和地方共同投入建设和强化管理的16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正在加紧建设,其在研究方面的主要任务是,运用中医药理论对重点病种的机理、临床诊断、治疗、药物、疗效评价进行研究,取得原创性成果,优化综合方案,制定诊疗规范,总结诊疗技术,开发有效药物,研制诊疗设备等,使其诊治水平达到国内或国际领先水平,促进临床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促进中医药科技与临床实践和产业的紧密结合。此外,“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医药项目研究取得丰硕成果,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治未病”、针灸诊疗和中药资源及产业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的梳理与转化、推广。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当前中医药事业发展难得的机遇和中药发展的良好前景,王国强呼吁广大药学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到中医药的科学研究中来,共同探索中医药的奥秘,进一步发展壮大中药产业。为此,他建议:
坚持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中药研究方向。中医药是在整体观、系统论、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源于临床实践的医学科学,其理论和诊疗技术都是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形成并不断发展提高的,要始终坚持中医的整体观、系统论、辨证论治等核心思想,促进临床与科研相结合。
坚持探索新型举国体制的中药科研体系。中药开发必须坚持举国体制下的多学科、多领域的合作攻关,如何从整体上形成顶层设计、组合资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多学科联合的管理模式,以及科学、民主地确定科研主攻方向和目标,公开、公正地遴选和组合实施团队,有力、规范地监督项目实施,及时、有效地产出和转化成果等良性机制的建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坚持加强中药研究新思路、新方法的探索。21世纪以来,以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信息科学、电子科学、材料科学、复杂科学和系统科学为前沿的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间相互交叉、渗透、融合等,为证实和阐明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关键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可能。应积极将其他相关领域成熟的技术成果和方法引进、运用到中药研究中,与传统中医药理念相融合,逐步建立符合中药自身特点的方法学体系。
坚持加强中药新药大品种的创制。要主要针对多发病、常见病和重大疾病,发挥多学科创新中药研究的优势,选择经过长期中医临床应用证明疗效确切、使用安全,具有特色的经方、验方,开发中药现代制剂产品,研发中药新药大品种。同时,根据国际市场需求,按照有关国家药品注册要求,针对性进行新药研究开发和药品注册,促进中药进入国际药品主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