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例子引出的话题
在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药师周活动期间召开的医院药物信息研究与利用学术交流会上,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常涛介绍了这样一个例子:不久前,一位患者到北京协和医院的用药咨询窗口反映:“昨天医生给我开了4支典必殊滴眼液,但是门诊药房只给了我3支,你们可以调取录像查证。”负责咨询的药师听完患者的诉说,一边安抚患者,一边迅速查询医院系统内该药品的库存,然后对该药进行盘点,发现实物比系统中的库存正好多1支。10分钟后,这位药师告诉患者:“我们经过调查,昨天发药时确实是给了您4支,但是您取药时少拿了1支,我们的同事把药单独留出来了,现在把这支药给您。”这位药师之所以能如此快地解决了一起药品投诉,得益于医院采用了新的药品信息系统――PIS系统后,使药品采购、入库、请领、批次管理流程更加清晰、高效后取得的成效。
在此次交流会上,全国300多名从事医院药学信息工作的代表,作为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的网员单位聚集一堂,就医院药物信息开发利用和药学信息化建设进行交流研讨,其参与人数之多、专业程度之高在业内尚属首次。参会者提出,近年来医院药品管理信息化、科学化建设步伐加快,使医院药学服务水平大幅提高,也为医改提出的促进合理用药、确保患者安全提供了保证。
解放军总医院药品保障中心主任郭代红说,该院目前基本实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两个转变:药品供应由以病区为单元到以病人为单元的转变;药学服务由单纯物质保障向物质、技术双重保障的转变。这一过程涉及到人员、机构、制度、硬件、软件等诸多方面,其中借助于医院信息化建设平台,对提高药学服务的速度、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提高物质保障精准度的同时,也显现出技术保障的专业化的水平。
充分发挥药学信息资源的优势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胡宝荣介绍说,他们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加入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自此以后,借助信息网这一平台,他们通过每月上报数据等工作,带动了医院药物利用与分析、合理用药等工作的开展。
对此,湖南省长沙市第三医院药剂科张明香深有同感。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信息的传播非常之多,药学信息也是如此。这些信息资源中包括各种药品信息和药事法规信息等,如何了解和利用这些信息资源是一个新的课题。该院第一代医院信息网络从2000年开始运行,主要功能是用于患者的费用管理和药品账务管理。当时由于门诊处方由药学人员人工录入、住院医嘱由护理人员人工录入等传统方式和基础数据的不完整性,使借助医院网络规范处方书写,全院药品运行情况的统计和监管,药学信息服务等功能难以实现。近年来,他们不断地对医院信息网络进行升级改造。药剂科接管了医院信息网络中与药品有关的基础数据维护,实现系统共享。
据张明香介绍,为规范处方书写,他们在设计程序时将某些简单而又难以做到的硬性规定让程序把关,医师提交处方时,系统自动检查处方,处方合格率由原来的80%提高到98%以上。
郭代红说,目前解放军总医院已经配合医院信息系统,专项研发了药学管理的辅助工具,比如药物利用综合评价与考评系统、医院用药安全监测与评价软件、电子药历管理系统、军队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填报管理系统。特别是发挥 HIS、PASS系统的作用,显示PASS在医嘱审查中的警示作用。
药学信息化为推动医改助力
参加学术交流会的医院药学工作者除了关注医院的药学管理外,还就大家在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这一平台上,利用药学信息服务于医改等热门话题进行了一番剖析。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主任药师李荣凌等人根据医院糖尿病药物的销售数据,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人们的收入情况相对比,为“看病贵”提供实证。他们先将1998年和2008年全年农村、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人口数,计算出了总人均纯收入,再比较其比值;结合这两个年份的糖尿病药在该院销售及分类情况比较发现,2008年与1998年相比,人们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发病人数增加;新药不断出现,很多患者有能力使用新药,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提高生活质量,使得诊断和治疗费用增多。
他说,两个年份虽然糖尿病药销售增长率为173%,也低于人均纯收入211%的增长率,但是注射剂新品种增多,2008年针剂使用数量是1998年的3.46倍,新品种提高了总日均费用。其中“贡献大”的是合资进口药,这就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药费开支。对于新使用胰岛素的患者, 如口服降糖药改为注射胰岛素,或原来不需吃降糖药而现在要增加注射胰岛素,便增加了费用开支。2008年与1998年相比,糖尿病患者人数增加88%,药费增加45%,治疗糖尿病这一种疾病就花费患者纯收入的24%~52%,“确实是看不起病。”
他认为,要科学看待“看病贵”,要引导增强居民卫生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改善生活环境,控制疾病增长,同时提高医药工业水平,降低药品价格,合理利用卫生资源,也就控制了医疗费用增长。
据首都医科大学天坛医院高级工程师王莉文介绍,该院从2006年以来一直将降低药品收入比例作为医院工作重点。从2006年5月开始施行药品收入比例管理制度,药学信息化则为实行该制度保驾护航。
据王莉文介绍,该院采用信息中心研制的医院信息查询系统提供的数据,对全院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的药品收入比例进行统计,定期对门诊和住院科室进行统一考核。2006年1~4月间药品比例平均为50.46%,到了2008年全年药品收入比例降为48.10%。2008年平均比例比2007年下降了0.18%,给患者带来的好处是减少了1.2%的药费。“正确掌握药物经济学是医院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基础,为控制医药费用合理上涨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