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3年抗击非典型性肺炎战役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让世界认识到了中医药的作用与力量。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再次验证了中医药学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确实有效,得到广泛认同。
在今年抗疫战斗的关键时刻,中医药广泛用于疫情的防治,陆续出现许多的中药预防方案。中药的正确运用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视每个人的个体体质、营养状况、基础疾病状态等具体情况,通过调节阴阳的平衡,辨阴阳、寒热、虚实、表里等进行辨证施治。这离不开中医专业人员。但在疫病当下,难以做到一人一方。因此,一些地方和医院采用了艾叶烟熏对室内空间消毒的办法来进行预防。
熏艾烟具有抗菌作用
艾叶是中医临床常用药之一,可内服,可外用。《中国药典》(2015版)记载:艾叶,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的作用。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3~9g入汤剂。外用适量,供灸治或熏洗用。
现代药学研究表明,艾叶具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不同的研究均证实熏艾烟具有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均有抑制或杀灭作用。如血液透析室加清艾条烟熏较单独使用紫外线消毒,消毒效果明显提高。
熏艾烟防病治病有悠久的历史,相对安全。在对母婴病房消毒的研究中,以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检测指标,发现对空间熏烟的最佳艾叶使用量为0.2g/m3 (待熏空间容积m3=长×宽×高,城市公寓类住宅也可较简单计算艾叶用量g=0.2×待消毒面积×2.2),对病房内患者的刺激性较小。艾烟熏时关闭门窗,将艾叶放入阻燃的容器内,置于房间四角,点燃但不出火苗,燃尽为止,每日1次(存在高感染风险区域,可每日2次)。但应关注艾叶相关的不良反应,此前也有过对艾烟过敏的个案报道。特别需要提醒使用者注意安全,预防火灾等意外发生。
中医药战疫有作为
1月29日~2月4日,在合肥市第一人民集团医院领导的统一规划部署下,集团医院本部启动增设发热门诊药房,方便发热患者就诊,避免院内交叉感染。本部药学部紧急动员,药师们纷纷主动请缨,发热门诊药房24小时不间断工作。作为中药专业临床药师,叶宏军副主任中药师结合临床经验以及自身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在发热门诊药房值班期间,对药房内部空间采用最佳使用量的艾叶熏蒸,达到了理想的预防目的,同时给前来取药的患者科普中医药防控知识,获得医患人员高度赞誉和积极配合。
目前虽然尚无明确研究证据证明熏艾烟可以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及作用机制,然而在当前疫情下,对缺乏其他消杀条件、通风条件差的空间,以艾烟熏,可能是有效的防护措施之一。
药学部中药师们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庐州药学公众号推送文章,帮助广大网友认识中药、正确使用中药。
自抗击疫情以来,本部药学部联合中医科根据本地疫情变化和医院诊疗实际情况,不断更新中医药防治方案,共同起草《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中医药防治用药试行方案(第一、二版)》,提供了用于密切接触者的预防及医学观察期间治疗共6张处方,由医务部下发。
中药房也为一线医务工作人员提供了近400多份共近1300多付中药预防方剂;为就诊患者调配了1500多付中药预防、治疗方剂,就诊患者可以在急诊药房、发热门诊药房和中药房随时就地取得药物。该院全体中药人员在此次疫情面前,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独特优势,为人民群众抗击疫情、护佑健康提供一份有力的保障,彰显了自身的价值。
这场共同抗疫的战斗中,中医药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中医药已从参与者成为了主力军之一。中医药专家建议,抗击疫情,日常做好中医药预防,提升抗病毒能力,更能有效降低被感染几率。未来,希望凭借预防+治疗的双线模式,中医药能够持续为一线防疫人员和复工复产复学的企业员工莘莘学子建起一道坚固的“中医药防疫屏障”,为人类抗瘟祛疫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尹克鑫 吴文 叶宏军 秦侃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本部药学部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站由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所有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南郎家园18号楼恋日国际大厦403室 邮编:10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