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解药 | 癌痛难忍VS镇痛成瘾,阿片类是良药还是毒药?

2021/04/09 作者: 朱艳娜 来源: 药葫芦娃 打印

作为一名临床药师,有一个画面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那是我在病房里见过的一位85岁的老先生,他受过高等教育、经历过大风大浪、曾在科研机构工作。由于担心药物成瘾,老先生的家人拒绝使用镇痛药物。这样一位受人尊敬的老人,因为癌痛,在医务人员面前哽咽流泪,却在家人面前一声不吭。老先生的隐忍让我倍感心疼,我多想能够快速缓解他的疼痛,让他不必在亲人面前忍痛,而实现无痛生活、尊严人生。

疼痛是继心率、血压、脉搏和呼吸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2020.1版)将疼痛定义为:与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或与这种损伤的描述有关的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疼痛也是肿瘤患者最常见的伴随性疾病,60%在接受抗肿瘤治疗的患者都会出现疼痛。

640 (7).png

值得关注的是,在我国,70%的癌痛患者未接受规范化的镇痛治疗。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患者以及家属认为镇痛药物会出现成瘾性。

那么,镇痛药物到底会不会成瘾?难忍的癌痛又该如何治疗呢?

广泛滥用易成瘾

在当今的癌痛治疗中,阿片类药物无疑是其中的主力军。

阿片一词广义是指与鸦片有关的所有化合物。鸦片中含有20多种生物碱,其中吗啡的含量最多(9%~17%),而吗啡正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阿片类镇痛药物。

对于很多人来讲,恐惧阿片类药物成瘾,一方面,追根溯源是来自鸦片战争给我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而另一方面,是国外确实存在阿片类药物成瘾的现象。在美国,由于阿片类药物的高可及性和获得性,导致该类药物被广泛滥用,甚至常被用于牙疼、痛经等一般疼痛治疗。药物的使用不当导致了一些人对阿片类药物的成瘾性。

大家对药物成瘾的认识可能还来自另一种药物——杜冷丁。杜冷丁在过去经常用于传统的癌痛治疗,其疗效大概为吗啡的1/3,镇痛作用弱于吗啡,更容易出现血清中毒。同时,它的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会让人头晕和心脏不良反应,容易产生成瘾性。因为效果差、不良反应严重且易成瘾,目前临床中已经把杜冷丁剔除在癌痛标准治疗之外。

合理使用不成瘾

阿片类药物有镇痛和中枢神经系统镇静作用,但也能够引发欣快感,即通常所说的成瘾。但国内外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在医生科学、规范、合理的指导下,使用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概率极低,大概只有千分之一,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我国是对麻醉和精神类药物管理最严格、使用最慎重的国家之一。在我国,包括阿片类药物在内的麻醉性镇痛药,目前主要应用于癌痛以及围手术期的疼痛治疗。

作为临床药师,我与从事有关癌痛治疗且经验丰富的肿瘤科临床医生们沟通时,他们也表示,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遇到过因为癌痛使用吗啡而成瘾的患者。

癌痛治疗有标准

目前癌痛药物的三阶梯分类法仍是癌痛治疗的基础。

阿片类药物是中度和重度癌痛治疗的基础用药。临床常用的阿片类镇痛药品包括硫酸吗啡缓释片、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等。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癌痛镇痛原则,口服药是首选。因此,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时,首选口服给药,其他给药途径包括静脉、皮下、直肠及经皮给药等。应按时用药,即按规定时间间隔规律性给药,以维持稳定、有效的血药浓度。

温馨提示

阿片药物是良药还是毒药,关键在于是否合理、规范、科学的使用。对于肿瘤晚期并伴有癌痛的患者,生命的意义不只在于长度,更在于厚度(生活质量)。缓解疼痛是患者应有的权利,是医务人员应尽的职责,也是对癌症患者人文关怀最直接的体现。


作者: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主管药师 朱艳娜

审核专家: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副主任药师 杨世磊

注:本文摘自“药葫芦娃”微信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站长

本网站由北京中汇数智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京ICP许可证号: 京ICP备190205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507号

电话:010-65660788 通讯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永大路38号1幢4层